观点 | 孙立坚:非常时期,市场的春天在哪里?
2月2日,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接受第一财经邀请,在90分钟特别直播节目中与其他专家一同解读“非常时刻”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及对策。以下为孙教授观点概要:
1、此次疫情对市场的短期影响直接来自于人流限制,间接影响来自于市场预期。它们都会严重影响市场活力(股价乃至消费和投资的意愿等)。但前者可能是当前必须承担的代价,而后者严重考验我们社会上下的危机管理能力。
2、和过去SARS疾病传染时的外部环境不同,当今全球化结构下各国的疾病传染防范力度远超2003年,再加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思维模式抬头,更是当下新增的人为障碍,这些都会放大全球经济通缩的风险。
3、2020年整年度,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可能性还是很大。
基于以上三点判断,我们提出以下建议:
虽然疫情带来的经济代价由于不确定性还很多,现在无法准确度量,但还是建议企业为单位搞生产(去中心化生产方式会使疫情的管理成本降低),而物流严格外包(保持严格卫生管理,包括移动中的人流管理),信息流和资金流国家维系,从而激发人口红利带来的潜在市场及其活力复苏。总之,这种“三流服务”——物流(商品供给,短期主要是消化库存)、信息流(网购畅通,商家之间及其客户之间信息分享畅通)和资金流(移动支付)的服务——能够维持,中国潜在的市场活力(人口红利所激发的线上消费的长尾效应)所受的伤害就不会太大。所以只要增加前段去中心化的生产方式(以消化库存为主)加上配套的疫情自我管理,不仅能维持部分就业,而且更重要的就是还能保证三流模式在“非常时期”畅通无阻。
此外,建议在稳定和控制疫情的基础上,今后要更加重视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:既要加大开放市场、降低企业税负,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,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要在资金和成本压力上加大扶持力度,同时也要通过采取放松管制强化监管的组合拳,助力中小企业完成商业模式与时俱进,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高质量需求的转型,避免它们重蹈过去同质化价格竞争和僵尸企业占有资源、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劣习。
只有这样,中国消费市场潜在的人口红利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(这是发达国家今天也不具备的好牌),而且未来在中国经济的运行中才有可能形成收入增长、消费提升、投资机会之间良性互动的好格局,否则,目前非常时期的政策扶持,也有可能会产生疫情过后脱实向虚、资本外逃的后遗症显现。到那时,再迫使监管部门来强化管制,就会反过来影响市场活力的健康复苏,从而使得经济落入实业通缩、金融泡沫这样一种结构失衡的恶性循环的状态。
微信编辑 | 黄晨
非常时期,如果想聊几句
FDDI在这儿里等你